主页 > 脐橙产业 > 脐橙产量赣南脐橙网

如何提高油茶产量?

189 2023-11-16 10:01

一、如何提高油茶产量?

低产油茶改造,顾名思义就是油茶林亩产量太低。然后通过一些改造的方式去改变油茶的亩产量,从而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那么油茶如何改造提高亩产量呢?下面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下低产油茶改造技术。

油茶如何改造提高亩产量

1、低产林分类及改造措施

一类林立地条件好,林相整齐,无乔、灌木混生,适宜抚育改造;

二类林立地条件较好,林相一般,有杂灌木混生,产量较低,有选择地进行抚育改造;

三类林立地条件较好,林龄老化、林相不齐,与乔、灌木混生,适宜更新改造。

2、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的八大技术措施:

(1)清理林地。将林中的高大林木、杂灌木和有害杂草等清除。

(2)密度调整。将过密的疏伐、过稀的适当以良种壮苗补植,每亩保留60-110株。

(3)整枝修剪。通过修枝整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剪去过密的交叉枝、重叠枝、过弱的营养枝、病虫枝等,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

(4)垦复深挖。冬天深垦,夏天结合除草浅垦培蔸。

(5)蓄水保土。坡度陡的林地,尽可能整土成梯,或者按环山水平开挖1-1.5m的竹节沟。

(6)合理施肥。结合冬垦时施土杂肥,春季适当施以N、P为主的复合肥。

(7)病虫防治。以综合治理和预防为主,结合树体管理,在4-7月份定期喷洒波尔多液等杀菌剂。

(8)劣株改造。在立地条件较好的中幼龄林中,将部分不结果或结果不多的植株,采用大树换冠的方法改造成良种株,从而提高林分的整体产量。

三、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炭疽病。冬前防治,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夏季防治50%退菌特可湿性粉3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

软腐病。50%多菌灵300--5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50%退菌特1000--1500倍液,1/100波尔多液。

根腐病。1%硫酸铜或敌克松等消毒病苗。

蓝翅天牛。成虫羽化高峰期,可喷洒20%果乳剂5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幼虫期可喷洒90%敌百虫500倍液

象虫。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1兑水1000倍。

以上就是小编的科学种植油茶方法。

二、如何提高蒸汽产量?

烟气温度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加大烟气流量来增加蒸汽产量,如果温度跟流量都已经确定,可以通过降低蒸汽压力来增加蒸汽产量,如果烟气温度跟流量及蒸汽压力都已经确定,可以通过增加尾部受热面(即省煤器)来增加蒸汽产量。

三、如何提高狗产量?

我家的萨摩才3个多月大,我研究了好几个月了解了萨摩才去买的。

至于狗产量,萨摩第一次生,如果时间没把握好,狗的产量都有区别的,4个5个个6个的都有可能,也有好的8到10个。

有的人家急于让狗生宝宝,所以刚满1年即12个月就给她找种公配种,但其实这样会影响生产量哦,一般狗狗都要到18个月左右生的狗狗才真正健康产量大。

其实最恰当的生育时机应该是在母狗第一次发情以后,也就是第二次发情开始可以配种哦。这是我最近学到的一些关于狗产量的知识了,呵呵,希望能够给你点启示了~~~

四、如何提高豆腐产量?

冷水冲浆。土法作豆腐,一般每公斤黄豆可制成2.5公斤左右豆腐,而用冷水冲浆,豆子出品率则可提高30%以上。其作法是:先把豆浆浇开,倒入木桶内,待豆浆冷却到不烫手时,倒入一桶冷水(磨5公斤豆子放一桶水)。再充分搅拌使温度冷却均匀。倒入冷水后8-10分钟,往豆浆里一次洒下一铁勺石膏水。用铁勺沿木桶四周的底部轻轻搅动一圈。再过6-7分钟,洒第二次石膏水(用量与第一次同)。用铁勺在豆浆的中层部分搅动一圈,过5分钟后,洒第三次石膏水(用量与前两次同),这次只在豆浆最上层搅动一周即可。大约过10分钟左右,豆腐全部生成,再进行包扎过滤。加点碱面。一般大豆中,不溶性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30%左右。这些不溶于水的蛋白质存在于豆浆中,点豆腐时不能形成豆腐。若在浸豆时,按豆子与碱面500∶1.9的用量加入碱面,便可将部分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性蛋白质。这样,在点豆腐时即可凝固豆腐,从而提高产量。

五、如何提高蟋蟀产量?

蟋蟀十分娇贵。它不能近盐、近油、近醋、近酒,近各种异香气息。如闻到蚊香、香水等气味,便晕头转向,成为废物。

蟋蟀的饮用水要没有漂白粉明矾等物质,只能给它喝河水、井水或雨水。

  养蟋蟀最好在伏天准备好一缸荷叶露及清纯碧澈的河水,再用炒五茄皮、首乌、猴姜、牛膝、茯苓、旱莲草各一两、甘草五钱,泡入河水中,然后掺荷叶露来喂蟋蟀,此水能泻去蟋蟀在伏天的暑气,强壮筋脉。此水连饮七天即可。

  再用旱莲草水汁饮三天,固壮牙门。

  平常喂食应是煮烂的米饭,不可饲以僵米,免伤牙齿。

  初获出土之虫,还要给它洗澡。水浴时,用一缸河水,投入甘草少许,用手搅动起旋涡,投入蟋蟀,让它在水涡中荡涤污浊,几秒钟即捞起。

  早秋饲养蟋蟀的缸以老盆最宜,老盆是指三十年以上的陈瓦缸,进水后阴湿时间长。盆色应取黑色的,幽暗不透光,宜于蟋蟀变色。盆应搁置水门汀地或泥地上。阴凉不生火。盆应每日擦拭,以免蟋蟀自食粪便。

  到了深秋要防止蟋蟀过早衰老,第一个方法是将老盆换新盆,挑选盆底光滑的,天天擦拭的溜滑如镜,蟋蟀在里面站不稳,只好走动了。

  第二个方法是促使其经常与三雌交尾,令其体内通窍,维持新陈代谢。

  可用早秋的柳树根和甘草浸河水,饮之,雄虫便会经常振翅叫结铃。

  如气温降到十度以下,应将蟋蟀缸放入板箱内,板箱内要铺稻草、稻壳或棉花,饮食应经常喂以柳根泡水和鲫鱼,延缓其衰老速度。

  蟋蟀在深秋养得好,可活至春节,甚至在大雪天还能看到蟋蟀格斗的奇景。

  蟋蟀的形态特征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

  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

  各足跗节3对,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常跳跃;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

  产卵器外露,针状或矛状,由2对管瓣组成。雄、雌腹端均有尾毛1对。雄腹端有短杆状腹刺1对。雌性个体较大,针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翅小。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前翅举起,左右摩擦,从而震动发音镜,发出音调。

  体色多为黑褐色,体型多呈圆桶状,有粗壮的后腿,比身体还要长的细丝状触角。腹部末端有两根长尾丝,如果是雌虫,还有一根比尾丝还长的产卵管,分辨雌雄还有一招,翅膀有明显凹凸花纹的是雄的,翅纹平直的是雌的。最特殊的是,他的听器是在前脚节上。

  蟋蟀的生长繁殖

  蟋蟀的繁殖经过卵 -> 若虫 -> 成虫过程,属不完全变态。

  蟋蟀腹部末端有一根产卵管,产卵时插入土中。常见的蟋蟀(如北京油葫芦)每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卵单产,产在杂草多而向阳的田埂、坟地、草堆边缘的土中。

  越冬卵于10月产下,第二年4~5月孵化为若虫。花生大蟋在广西1年1代,若虫在土穴中越冬,翌年3~4月出土,危害花生幼苗。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继续为害。

  若虫蜕皮6次(即6个龄期),每次3~4天,共需20~25天羽化为成虫。成虫寿命141~151天。成虫、若虫穴居深达0.6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简单,只有一个逃避孔。在产卵前增建3~5个供产卵用的支穴,并出外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

六、如何提高水稻产量?

要使水稻高产要怎么做呢,这个说复杂也不复杂,说不复杂又很繁琐,首先农田要水利好,方便随时补水,然后在选好一个优良品种,再然后就是施肥了,还有就是防病防虫,这两个个很关键,种植水稻一定要做到勤巡田,巡田时一定要细心的去观察,发现问题要及时去处理

1.前促施肥法 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重施分蘖肥,使稻田在水稻生长前期有丰富的速效养分,特别是氮肥,以促进分蘖的早生快发,确保增蘖多穗。一般底肥用量占总用量的70%(氮肥用量占总氮量的60~80%),其余30%的肥料在移栽返青后全部施下。此法是云南省目前普遍采用的高产施肥法,因该省水稻生长期间降雨集中,肥料易流失。常出现低温少照,影响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重施底肥又以农家肥为主,肥效稳长,结合早施蘖肥,使水稻平稳生长,提高有效分蘖率,并使水稻又能在幼穗分化前将施下的肥料大部分吸收利用,有利碳氮代谢转换,不致延长营养生长期,避免抽穗扬花期遇低温冷害和贪青晚熟。在四川,贵州主要用于生育期短的品种或施肥水平不高及前期温度较低、肥效发挥较慢的地区和稻田,以及双季早稻田。

2.前促,中控,后补法 即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蘖肥确保一定穗数,当分蘖达到一定数量后,通过晒田抑制对氮素的吸收,从而抑制无效分蘖,避免过早封行,争取壮秆大穗,如复水后有脱肥现象,可酌施穗肥和粒肥,有利稳库增源。这是四川、贵州一季中稻,特别是早中熟杂交稻目前采用的主要高产施肥法。云南省的麦后稻田,因供氮规律呈平稳上升状态,供氮高峰一般出现在孕穗抽穗阶段,且不如豆田明显,故也多采用此法。

3.前稳、中促,后保法 在适量施用基肥、蘖肥达到前稳的基础上,增加穗肥主要是“促花肥”,再看苗补施“保花肥”,在保证足够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粒重。在云南海拔1600~1800米,年均温15.7℃,水稻生育期间月平均20℃多一点的地区,特别是前作蚕豆的稻田采用此法,不仅单产高达600于克,且叶稻瘟发病率降低。在四川、贵州此法适用于生育期较长的品种或温暖地区及沙泥田中的中熟中稻,以及密度大和肥料不足的稻田

4.底肥“一道清”的施肥法 即是将全部肥料于整田时一次施下使土肥充分混合的全层施肥法。适用于粘土,重壤土等保肥力较强的稻田,并且要肥源充足。据多年多点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比底肥加蘖肥和底肥加穗肥的稻株吸氮率增加,分蘖快,成穗多,长相好,行间透光率高,增产3.6~17.9%。

注意事项

上述几种施肥方法,各有其适宜条件。但从水稻生育特点和对肥料的需求考虑,以分期分段施用更有利全面改善各产量构成因素,协调穗、粒矛盾,使“源”、“库”、“流”都充分发展。

此外,在考虑施肥方法时还要注意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深层施肥、蘸秧根、塞秧窝,球肥深施、叶面施肥等都是能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经济施肥法。

水稻病虫害及防治

绵腐、立枯病:敌磺钠、门神、恶霉灵、甲霜灵、甲霜恶霉灵。

白叶枯、细条病:络氨铜、叶枯唑、硫酸链霉素。

灰飞虱:吡虫啉、吡蚜酮、异丙威、啶虫脒。

稻蓟马: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

稻瘿蚊:丁硫克百威。

分叶期

稻瘟病:门神、三环唑、稻瘟灵、咪酰胺-三环唑。

纹枯病:井冈霉素、三唑酮。

螟虫:三唑磷、杀虫单。

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

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

胡麻斑病:稻瘟灵、20%氟硅唑咪鲜胺。

抽穗期

稻瘟病:三环唑、氟硅唑、硫磺、门神、咪酰胺-三环唑、稻瘟灵、咪鲜胺。

纹枯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己唑醇、嘧菌酯、恶霜嘧铜菌酯(高科)、烯肟菌胺(爱可)。

螟虫:三唑磷、杀虫单、甲维盐、毒死蜱。

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啶虫脒。稻曲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烯肟菌胺。

白叶枯、细条病:门神、络氨铜、叶枯唑。穗枯病:三环唑、氟硅唑咪鲜胺、三唑酮。稻秆腐病:稻瘟灵、恶霜嘧铜菌酯、咪鲜胺。 稻黑色菌核秆腐病

水稻成株期茎基部的一种真菌病害,又称水稻茎朽腐或小球菌核病。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的小球双曲孢和卷喙双曲孢。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的小球腔菌。病菌侵害茎基部叶鞘,形成椭圆形或纺缍形黑色斑,后扩大至整个叶鞘,茎秆上也有大块黑斑,后期的茎基部腐烂,植株青枯,茎腔内有大量小球状黑色颗粒状的菌核。成熟后的菌核在病稻草或土壤中越冬,栽秧时附着在秧苗基部,以菌丝从伤口或叶鞘基部侵入寄生。病菌为弱寄生菌,喜高温高湿,故穗期受害比前期重,稻飞虱多的田块病害更重,常造成复合侵染。防治方法应以加强肥水管理为主,结合治虫防病,辅以适时喷药。

稻白叶枯病

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病原菌是原核生物界的水稻黄单胞稻致病变种。病菌从根、茎、叶部的伤口或水孔侵入稻体,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繁殖危害。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在感染品种上多出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病菌的发育适温26~30℃,在病残体上越冬,稻种亦可带菌,经风雨传播。氮肥过多和低洼积水田发病早而重。台风暴雨后,病害常在感病品种上迅速扩散。防治措施:选栽抗病品种、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关键,并结合药剂防治。

稻矮缩病

稻苗上的一种病毒病害,病原物是植物呼肠孤病毒组的稻矮缩病毒。病毒呈粒体球状。传毒介体有黑尾叶蝉、电光叶蝉和大斑黑尾叶蝉等,循回期14~20天。病害可在虫体内增殖,并经卵传到子代,该病毒寄生范围广,病株矮缩,不及正常高度的1/2,分蘖增多,叶色时暗绿,叶片僵硬,叶鞘上有黄白色与叶脉平行的继续的条点,偶有散生的。分蘖期和苗期受害的病株矮缩,不能抽穗。抽穗后感染的,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病株根系发育不良,大多老朽。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防治传毒介体昆虫是防病的关键。

稻恶苗病

又称白秆病,系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子囊菌亚门的藤仓赤霉菌。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的串珠镰孢。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极易识别。病株基部节上常有倒生的气生根,并有粉红霉层。病菌发育适温25℃左右,种子带菌。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稻纹枯病

对发病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30%~4%时施药。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泼浇法,田里应保持3~5厘米浇水层。施用井岗霉素时,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或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大雨时进行。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150毫升,或井岗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任选一种,对水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400千克泼浇。

水稻螟虫

重点要抓好2代2化螟和部分地区的2代3化螟的防治,并以水稻处于孕穗到齐穗以前的稻田为重点。亩用5%杀虫双大粒剂1~1.5千克撒施,也可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毫升,或25%杀虫双水剂100毫升加BT乳剂10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60~75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

稻飞虱

应掌握小若虫高峰期,每百丛虫量达1500头以上时施药防治。用药时应注意先从田的四周开始,由外向内,实行围歼。喷药要均匀周到,注意把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使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20%叶蝉散乳油15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75~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

稻苞虫

以迟中稻田为重点,掌握低龄幼虫盛期,每百丛水稻有虫10~20头时施药。亩用90%晶体敌百虫75~100克,或50%杀螟松乳油100~250毫升,或BT乳剂150~20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75~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

稻纵卷叶螟

重点防治主害代。在低龄幼虫期,每百丛水稻有初卷小虫苞15~20个,或穗期每百丛有虫20头时施药。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毫升,或50%杀螟松乳油72毫升,任选一种,兑水60~72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施药时间以傍晚为宜。

大力推广穗期使用粉锈宁新技术。在水稻孕穗期,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100克,对水常规喷雾或低量喷雾,可有效地防止杂交稻早衰,还可兼治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等多种穗期病害。

稻蝽蟓

为害状:用口器刺吸茎杆汁液、谷粒汁液,造成植株枯黄或秕谷,减产甚至失收。主要为害早晚稻早抽穗或迟抽穗的稻田。

药剂防治:在水稻抽穗期进行药剂防治,早晚露水未干时喷药效果最好。每亩可选用:⑴、80%敌敌畏乳油75~100毫升。⑵、40%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⑶、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

稻瘟病

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分布广,危害大,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还使稻米品质降低。

症状: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中都可发病,按发生部位和表现的症状可以分为苗瘟、叶瘟、叶节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苗瘟多由病种子引起,发生在秧苗三叶期前,一般无明显病斑,但秧苗常常变黄褐色枯死。叶瘟发生在稻叶上,又随气候条件和水稻抗病性不同而表现为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和白点型等四种类型。叶节瘟叶耳、叶舌和叶环发病称为叶节瘟。叶耳易感病,初为淡绿色病斑,后向叶环、叶舌发展,呈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不规则。节瘟多在穗颈下第一、二节发生,初表现褐色或黑褐色小点,后环状扩大至整个节部。穗颈瘟和枝梗瘟发生在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斑初为水渍状淡褐色小点,以后围绕穗颈发展,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形成白穗,迟的谷粒不饱满。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造成椭圆形褐色斑点,谷粒不饱满,米质变黑。

病原:病原是半知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的菌丝内生,从病部气孔或表皮伸出的分生孢子梗,不分枝,有2~8个隔膜,其顶端可陆续产生分生孢子5~6个,多达9~20余个。分生孢子呈梨形,初无隔膜,成熟时常为两个隔膜,密集时呈灰绿色。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长出侵染丝,侵入寄主组织危害。

发生特点:稻瘟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和病谷上越冬。次年春天当气温回升到20摄氏度左右时,若遇降雨,就会不断地产生分生孢子。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带,引起周围秧田或稻株首先发病,另一途径是播种病谷,引起苗瘟。病稻草和病谷是稻瘟病的初次侵染来源。

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受品种抗病性、肥水管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其中品种抗病性的相对稳定性又常受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而发生变异。肥水管理的好坏是影响稻株抗病力的重要因素,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必要条件。

水稻白叶枯病

它是水稻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轻重及对水稻影响的大小与发病早迟有关,抽穗前发病对产量影响较大。

症状:白叶枯病主要在叶子上表现症状,有叶缘型和凋萎型。叶缘型常见于分蘖末期至孕穗期发生,病菌多从水孔侵入,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黄褐或暗绿色短条斑,沿叶脉上、下扩展,病、健交界处有时呈波纹状,以后叶片变为灰白色或黄色而枯死。籼稻病斑为黄褐色,为灰白色。田间湿度大时,病部有淡黄色露珠状的菌脓,干后呈小粒状。凋萎型一般发生在秧苗移栽后一月左右,病叶多在心叶下1~2叶处迅速失水、青卷,最后枯萎,似螟虫危害造成的枯心,其他叶片相继青萎。病株的主蘖和分蘖均可发病直至枯死,引起稻田大量死苗、缺丛。

病原:病原是黄单孢杆菌属的一种,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菌体一端生1~2根线状鞭毛。病菌的生育温度最低10℃,最高40℃,最适温度26~28℃,病菌为好气性细菌。病菌对热较敏感,致死温度为53℃,10分钟(潮湿状态),在干燥有胶质保护状态下,致死温度为57℃,10分钟。病菌的存活期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从各地收集的菌株,在一套鉴别品种上测定,其致病力有强有弱,大致可分为四群菌系。Ⅰ群弱,Ⅱ群为中等,Ⅲ及Ⅳ群较强及强。

发生特点:白叶枯病主要在种子和稻草上越冬。初次侵染来源,新病区以病谷种为主,老区以病草为主。带菌稻种播种后,病菌由芽鞘和根部侵入引起发病。拔秧移栽时造成大量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另外用病稻草催芽或扎秧把堵水洞,也是病菌侵染的一个途径。灌溉水和暴风雨是病害传播的重要媒介。其发生、流行与气候、肥水管理、品种等都有密切关系。

稻细菌性条斑病

症状:在水稻叶片上,病斑初时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以后形成一条条暗绿色至黄褐色条斑,很快在叶脉间伸展。条斑可扩大到宽约1mm,长约10mm以上,其后转为黄褐色。发病严重时,病斑融聚呈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洁白色斑块。病株矮缩,叶片卷曲,烈日下卷叶更明显。

病原:细菌性条斑病菌与白叶枯病菌相似,也是黄单孢杆菌属的一种,但在生理、生化反应方面,二者有一定的差异。

发生特点:细菌性条斑病也白叶枯病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侵染途径主要为气孔,也可由伤口侵入,有时也从机动细胞处侵入。

稻纹枯病

稻纹枯病发生普遍,也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发生,尤以分蘖盛期至抽穗期危害最重,主要危害叶鞘,次为叶片和穗部。

症状:病害发生先在叶鞘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的小斑点,扩大呈椭圆形,最后呈云纹状,由下向上蔓延至上部叶鞘。病鞘因组织受破坏而使上面的叶片枯黄。在干燥时,病斑中央为灰白色或草绿色,边缘暗褐色。潮湿时,病部长有许多白色蛛丝状菌丝体,逐渐形成白色绒球状菌块,最后变成暗褐色菌块,最后变成暗褐色菌核,菌核容易脱落土中。另外也能产生白色粉状霉层,即病菌的担孢子。纹枯病严重危害时引起植株倒伏或整株丛腐烂而死。

病原:稻纹枯病是受真菌寄生引起。病菌的无性时期产生菌丝和菌核,有性繁殖体是担孢子。菌丝白色,老熟时浅褐色,主枝与分枝成锐角,分枝处溢缩,离分枝不远处有分隔,菌丝能在寄主体内生长,也能在寄主表面结成菌核。

发生特点: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受菌源数量、水肥管理、种植密度、品种抗病性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水肥管理,长期淹灌深水或氮肥施用前多过迟,使稻株内部纤维素、木质素减少,茎杆变细,组织软弱,不仅有利于病菌入侵,而且也易倒伏,加重病害。纹枯病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也能由菌丝或菌核在病稻草或杂草上越冬。水稻成熟收割时大量菌核落在田中,成为第二年或下季稻的主要初次侵染来源。菌核生活力很强,数量又多,一般发病田块存留在土中每亩达5~10万粒,重病田可高达100万粒以上,春耕插秧后漂浮水面或沉在水底,菌核都能萌发生长菌丝,从气孔做直接穿破表皮侵入稻株危害,在组织内部不断扩展,继续生长菌丝和菌核,进行再次侵染。

主要害虫

三化螟

三化螟只危害水稻,是一种单食性的害虫。

形态特征:成虫前翅呈三角形。雌蛾前翅淡黄色,中央有一个黑点,腹部末端有一束黄褐色绒毛,产卵后脱落。雄蛾前翅淡褐色,翅尖至内缘中央附近有一斜带,中央有一个黑色点,外缘七个黑点。卵块长椭圆形,中央稍隆起,覆盖黄褐色绒毛,卵块内卵粒,中央三层,边缘一、二层。幼虫 体为乳白色或淡黄绿色。腹足不发达。蛹初为黄白色,后变黄绿色,雄蛹触角长达翅长的7/8,后足伸长达第七或第八腹节。雌蛹触角长达翅长的1/2,后足伸长达第六腹节。

农田中常见害虫

发生特点:成虫口器退化,白天静居在稻丛中,黄昏开始活动,有强烈的趋光扑灯习性,夜间交尾和产卵。在产卵时有选择生长嫩绿茂密的水稻产卵。秧田卵块多产于叶尖,大田卵块多产于稻叶中、上部。雌蛾一生可产卵1~5块,卵粒100~200多粒。

初孵幼虫叫蚁螟,蚁螟破卵壳后,以爬行或吐丝漂移分散,自找适宜的部位蛀入危害。秧苗期蛀入较难,侵入率低。分蘖期极易蛀入,蛀食心叶,形成枯心苗。幼虫一生要转株数次,可以造成3~5根枯心苗,形成枯心塘。圆杆拔节期蚁螟侵入较难,孕穗到破口露穗期为蚁螟侵入最有利时机,也是形成白穗的原因。幼虫转移有负苞转移习性。幼虫老熟的第一、二代在近水面处稻茎内化蛹。越冬幼虫在稻桩结薄茧过冬,4~5月在稻桩内化蛹。

纵卷叶螟

危害水稻的纵卷叶螟有两种,稻卷叶螟和显纹纵卷叶螟,四川省稻纵卷叶螟五十年代零星发生,六十年代局部地区间歇发生成灾,到七十年代严重发生,已成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发生特点:稻纵卷叶螟晚间活动,有趋光性,向嫩绿茂密的稻株产卵。稻纵卷叶螟产卵分散,一处产一卵,少数一处产2~3粒,。显纹纵卷叶螟产卵在稻叶背面,以三五粒排成鱼鳞状,散产的少。有远距离迁区和群集特性。

初孵幼虫先在心叶或嫩叶上取叶肉,随后吐丝,纵卷单叶管状虫苞,一苞一虫,三龄后转移危害,虫龄增大,虫苞扩大,危害越为严重。每头幼虫能食害5~9叶。(显纹卷叶螟的虫苞有1~4头,多达7头。)

稻飞虱

稻飞虱以褐色灰飞虱和背飞虱危害最大。稻飞虱一般都躲在稻田中间稻株下部的叶鞘和茎的组织内,刺吸稻茎的汁液,稻苗被害部分出现不规则的长形褐斑,严重时,稻株基部变为黑褐色。由于茎组织被破坏,养分不能上升,稻株逐渐凋萎而枯死,或者倒伏。水稻抽穗后的下部稻茎衰老,稻飞虱转移上部吸嫩穗颈,使稻粒变成空壳或半饱粒,同时灰飞虱能传播水稻病毒病。

稻飞虱种类很多,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

(一)、褐飞虱

形态特征:成虫长翅型:雌虫,小盾板中间黄褐色,两边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个。雄的全部黑色。短翅型:雌虫小盾板中间豆浆色,两边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个。雄虫全部黑色。卵:红长0.8毫米,长卵圆稍弯,初产乳白色,渐变灰黄色,在较细一端出现一对黄色的眼点,卵成块,常15~30粒排列,卵痕不显著,卵块产在叶稍内侧,表皮常肿。若虫体近椭圆形,腹部末端浑圆,初龄若虫体淡黄,眼暗赤黑色,腹背3~4节后缘白横带明显。大龄若虫腹背白斑与白横带更明显,体色黄褐或暗褐色。

(二)、白背飞虱

形态特征:成虫长翅形:雌虫的小盾片中央黄白色,两侧暗褐色,雄虫较小,小盾片中央白色,两侧黑色。短翅形:雌虫小盾片几乎成黄白色,两边淡灰色,雄体灰黑(田间不易见到)。卵:长卵圆形略弯,眼点红色,卵块排列松,成单行,卵帽不露出产卵痕外。若虫橄榄形,腹末较尖,幼龄体灰白,以后变灰褐色,落水时后足左右平伸。

发生特点:白背飞虱成虫在水稻茎秆和叶背危害,一般取食部位都比褐飞虱和灰飞虱为高,有趋光性和趋嫩性。产卵都在叶稍肥厚处,也有产在叶片础部中脉内和茎秆中。产卵痕较灰飞几时和褐飞虱为大,成虫和若虫均能危害,但以分蘖盛期至孕穗期抽穗期最为适宜。此时繁殖快,数量大,危害重。

灰飞虱在稻田中多产卵于稗草上,其产卵部位,都在稻、麦、稗草的下部叶稍及叶片基部中脉组织中。又能传播稻、麦、玉米等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粗矮病。

防治方法:

滴油杀虫。每亩滴废柴油或废机油400~500克,保持田中有浅水层20厘米,人工赶虫,虫落水触油而死亡。治完后更换清水,孕穗期后忌用此法。

撒毒土。每亩用1.5公斤乐果粉、2公斤湿润细土撒施。

用药喷施,用40%乐果乳剂0.5公斤加水800~1000公斤喷施。

稻蓟马

稻蓟马很小,成虫为黑褐色,有翅,爬行很快。一生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若虫和成虫相似,淡黄色,很小,无翅、常卷在稻叶的尖端,刺吸稻叶的汁液。被害的稻叶失水卷曲,稻苗落黄,稻叶上有星星点点的白斑,心叶萎缩,远看象火烧一样。扬花时稻蓟马聚.

防治方法:由于稻蓟马很小,一般情况下,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只是当水稻严重危害而造成大量卷叶时才被发现,因此,要及时检查,把稻蓟马消灭在幼虫期。每亩用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秧田和大田施药后,都要保持水层。防治稻蓟马后要补施速效肥,促使秧苗和分蘖恢复生长。

稻苞虫

稻苞虫又叫卷叶虫,常常几年发生一次,导致水稻大幅度减产。稻包虫常见的有直纹稻苞虫和隐纹稻苞虫,以直纹稻苞虫最为普遍。有些地区间歇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区为常发的虫害。发生特点:成虫白天飞行敏捷,每天上午8~11时,下午4~6时最为活跃,食喜苞类、芝麻、黄豆、油菜、棉花等的花蜜。凡是蜜源丰富地区,发生危害严重。每天雌虫平均产卵120粒左右。产卵散产,有稻叶背面近中脉处,一张稻叶上产1~2粒,多有6~7粒。

1~2龄幼虫在叶夹或叶边缘纵卷成单叶小卷,3龄后卷叶增多,常卷叶2~8片,多可达15片左右,4龄以后呈暴食性,占一生所食总量的80%。白天苞内取食。黄昏或阴天苞外危害,一生食稻叶10多片。使植株矮小,穗短粒小成熟迟,无法抽穗,影响开花结实,严重时期稻叶全被吸光。

稻苞虫一代危害杂草和早稻,第二代危害中稻及部份早稻,第三代危害迟中稻和一季晚季稻虫口多,危害重。第四代危害晚稻。世代重叠,第二、第三代危害最重。

稻苞虫大发生主要6~7月份雨量多,湿度高,对稻苞虫有利对天敌不利。

防治方法:

每亩用2.5%敌百虫粉2公斤喷粉或甲六粉1公斤加细土10公斤撒毒土。

用90%晶体敌百虫150克加水80~100公斤喷雾。

稻纵卷叶螟

幼虫稍大便开始在水稻心叶吐丝,把叶片两边卷成为管状虫苞,虫子躲在苞内取食叶肉和上表皮,抽穗后,至较嫩的叶鞘内危害。严重时,被卷的叶片只剩下透明发白的表皮,全叶枯死。

防治方法:用25%二二三乳剂250倍液,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时间应掌握在幼虫的三龄前,并以傍晚用药效果最好。防治后,要检查效果,如果虫口密度像以前那样,应再治一次。

七、如何提高微商销售量?

在保证好产品品质的基础上,要提升可信度,信任度是成交的基础,比如通过免费的模式与客户互动;要增加客户的流量,流量越大成交的概率就越高;另外售后服务也很关键,做好售后服务可以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加复购率,老客户还可以推荐新客户!

八、脐橙和血橙哪个产量高?

红肉脐橙。

红肉脐橙大部分指的是卡拉卡拉红肉脐橙一种品种,这是一种引进品种,其成熟时间会比一般的脐橙要晚一个月左右,所以产量较产量会较少,而血橙有很多品种,比如塔罗科血橙、血橙4号、血橙8号等,基本都是本地品种,并且产量会更多,而以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所以红肉脐橙在市面上的售价会比血橙贵一些。

九、如何提高养石螺产量?

一、选好螺种

螺种的选择对人们嗜食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关系。一般以选择体大外园、壳薄肉多、螺纹少、灰黑色的为好。螺种可直接从市场选购鲜螺,也可以自己到池圹、田中拾获。一般自己去拾获螺种既方便又节约了资金。

二、备好养殖池

适合人工养殖石螺的地方很多,比如水田、水沟、鱼圹、沼泽田、小溪等。无论在那处养殖,养殖池必须具备如下要求:①底部必须有一定厚度的淤泥;②水面生有藻类、红萍等水生植物;③水下及周围有供石螺栖息的遮荫物,如木条、竹枝、石头等。

三、放养时间与密度

石螺的良好生殖期是在3~11月间,母螺分批产子,每次可繁殖幼螺20~30只,一只母螺一年可繁殖150多只。根据这个规律和特性,放养时间可以从3~11月分期分批进行。石螺放养密度,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在水田、鱼圹、沼泽田等自然水域养殖,以每亩投放种螺600只为宜;若用人工开挖的水池来养殖,则种螺要投放多些,每亩可投放9000~12000只。

四、饲料的投喂

石螺是以水生植物的叶子、藻类等为食。若放养在肥沃的鱼圹、水田中可不必专门投饲;若养在瘦脊或专挖的水池时,则要投喂了。投喂的饲料可用水生植物、藻类、瓜叶、青菜、动物尸体以及米糠、麸皮等。

五、分批收获

收获石螺要分批进行,切忌在石螺怀胎产仔高峰期进行。石螺在一年中的怀胎产仔高峰期是6月上旬、8月中旬和9月下旬,此时收获时也要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以利于繁殖,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

十、青秋脐橙和纽荷尔脐橙哪个产量高?

青秋脐橙品种优势早熟、丰产、高糖低酸。成熟期在同品种同地区比纽荷尔脐橙、锦蜜冰糖橙等常规11月成熟的橙类品种提前25天以上采摘。重庆四川部分柑橘产区以及华西等部分柑橘北缘种植发展地区正常情况10月中旬可采收上市;在湖南常德千思农林青秋脐橙苗木种植基地,青秋脐橙表现果型均匀,果实较大,平均单果重260克,果实出汁率52.1~61.9%,果形整齐,树冠呈自然圆头形,叶片狭长,披针形,叶片长8.2cm,宽3.9cm,叶形指数2.7。花瓣白色,坐果率强,果实椭圆,横径7.8~9.6厘米,纵径10.6~12.6cm,大小适中。果略有浅显印圈,浅状沟纹,果基部光滑略凸。果皮紧实,剥皮难度中上,果皮厚0.39~0.45厘米,囊瓣10-12瓣。成熟后*柱纤细,果肉黄,汁胞细长,囊壁薄。青秋脐橙成熟后外观呈橙黄,果肉化渣性好,风味浓郁,富有香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3-13.7%左右,可滴定酸含量0.8克/100毫升左右,固酸比19∶1。 该品种自然坐果率高,丰产性好,定植后*年、*二年不建议留花留果,根据树形树势,*三年平均株产16-18斤,高接换种树*三年平均株产20kg。青秋脐橙外观亮丽光滑、树体抗寒能力略比晚熟杂柑强,由于成熟期在秋季,该品种主要防控果实蝇侵害以及同其它橙类相同抗溃疡能力一般,果树病虫主要防控为主。   青秋脐橙采摘期60天左右,为避免大小年结果,生产中应根据树体载荷适时采果,至12月上旬前采摘完毕。品种树势强健,对肥水需求较大,生产中应重施基肥,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生物菌肥和复合肥为主,切勿使用未经腐熟的农家肥及鸡猪粪。为促进幼树提早结果,需加强树体树势强健,促进优良果品生产。青秋脐橙的成熟期早是该品种适合发展的明显优点之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点提要

网站地图 (共107个专题7298篇文章)

返回首页